36V/400W高效电源方案:CXSU63306+CXAC85257 PFC+LLC设计解析
在工业电源领域,高效率、高功率密度和稳定输出是核心需求。本文深度解析基于CXSU63306 PFC控制器和CXAC85257 LLC控制器的36V/400W电源方案,涵盖设计原理、关键参数、拓扑优化及元器件选型指南。
一、方案核心特性
1.1.拓扑结构:PFC(前端功率因数校正)+半桥LLC谐振转换器
1.2.输入范围:AC 110-265V(全电压适配)
1.3.输出规格:36V±0.3V/11A(最大12.5A)
1.4.关键性能:
1.4.1)功率因数>0.99
1.4.2)最高效率93%(220V输入满载)
1.4.3)静态功耗≤1.5W
1.4.4)输出纹波≤0.5V
1.5.保护机制:过压/过流/短路保护
1.6.尺寸:235mm×60mm×25mm(紧凑型PCBA)
二、核心技术参数
参数 | 条件 | 值 |
---|---|---|
效率 | AC220V/满载 | 92.8%~93% |
负载调整率 | 0-11A输出变化 | ≤0.05% |
电压调整率 | AC110-265V输入波动 | ≤0.1% |
工作温度 | -10℃~50℃ | 工业级宽温范围 |
保持时间 | PFC输出跌落至280V的维持能力 | 20ms |



实测性能:
1.110V输入时效率达90%,220V输入时达93%
2.突发模式(空载)功耗仅1W
三、设计原理深度解析
3.1. PFC级设计(CXSU63306控制)
目前,有两种工作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 PFC 实现。对于大功率电路,选择的拓扑结构是运行于CCM
且具有平均电流模式控制的升压转换器。对于小效率应用,通常采用临界导电模式(CRM)升压拓扑结
构。CCM 模式,因为其峰值电流和有效电流都比较低,可显著降低 MOSFET、二极管和电感器的应
力。本方案的 CXSU63306 在 CCM 模式下是以固定频率运行,只需使用极少的外部元件即可实现大
功率PFC。
下面将介绍本方案设计的设计过程和元件选择。
本方案 PFC 部分基本参数:输入电压范围100 − 265V AC,开关频率 f = 65KHz,输出电
压VOUT= 390V,目标效率η = 0.96,目标功率因数PF = 0.99。
3.1.1)工作模式:连续导通模式(CCM)升压拓扑
3.1.2)关键参数:
3.1.2.1)开关频率:65kHz
3.1.2.2)PFC输出电压:390V
3.1.2.1)目标效率:96%
3.1.3)元器件选型计算:
3.1.3.1)升压电感:最小778μH(选用400μH定制电感)
3.1.3.2)输出电容:最小217μF(2×120μF/450V电解电容并联)
3.1.3.3)MOSFET:FCP20N60(600V/20A),导通损耗3.58W,总损耗8.58W
3.1.3.4)升压二极管:MUR2060(600V/20A),损耗2.21W
3.1.3.5)开关器件
3.2. LLC级设计(CXAC85257控制)
关频率的增大而减小,但器件的开关损耗(与频率成正比)会明显增多,进而严重影响效率。谐振转
换器采用软开关技术,能够减轻开关损耗问题,从而保持高效率。本方案选用最简单且最常用的半桥
LLC 谐振转换器,主要优点为:
a.能在较宽的电源和负载波动范围内调节输出,而开关频率波动范围较小;
b.在整个工作范围内,实现功率 MOS 管的零电压开通(ZVS);
c.所有电路固有的寄生参数均可以用于实现软开关,包括功率 MOS 管的结电容、变压器漏感与
励磁电感。
本方案的 LLC 部分基本参数:输入电压范围Vin =390V ±30V,谐振频率 fr=100KHz,
输出电压Vo=36V, 输出电流IO = 11A,输出二极管压降 Vf= 0.7V,目标效率η = 0.96。
3.2.1)谐振参数:
3.2.1.1)谐振频率fr=100kHz
3.2.1.2)电感比m=6
3.2.1.3)品质因数Q=0.47
3.2.1.4)使用所选值验证谐振电路设计
3.2.1.5)计算次级电流
3.2.1.6)计算次级电流
3.2.2)变压器设计:
3.2.2.1)匝比n=5.3(初级16T,次级3T×2)
3.2.2.2)磁芯:EQ4020(Ae=287mm²)
3.2.2.3)绕线工艺:初级60股Φ0.1mm利兹线,次级200股Φ0.1mm利兹线
3.2.2.4)确定最小增益 Gmin 和最大增益 Gmax
3.2.3)谐振腔元件:
3.2.3.1)Cr=47nF(谐振电容)
3.2.3.2)Lr=60μH(谐振电感,PQ2016磁芯)
3.2.3.3)Lm=350μH(励磁电感)
3.2.3.4)谐振腔的等效负载电阻 Rac
3.2.4)电流计算
3.2.4)选择 m 和 Q
对于LLC的m值而言是一个经验值,通常按照经验在一个范围内自行设定。当m值越小时的好处:
获得同等增益的范围,对应的频率改变范围就会比较窄;当m值越大时的好处:对于LLC的MOS管的
损耗就会更低。m值推荐范围:4-10。本方案m=6。根据图4-2峰值增益曲线图,选择Q=0.47。
图 4-2.峰值增益曲线图
3.3.方案设计原理
本方案原理框图如图 4-1所示,是一款全电压范围高功率因素、高效率的电源。其中采用
CXSU63306作为PFC控制器,采用CXAC85257作为LLC控制器。输入电压经过全桥整流后,通
过CXSU63306升压到390V,再经过半桥LLC拓扑转换成36V直流电压输出。在满载条件下,
220V AC输入时的总体系统效率为93%,110V AC输入时的总体系统效率为90%。此外,本设计
还内置多种保护功能,其中包括输出过流、短路保护。
四、关键元器件选型指南
4.1.电容选型
4.1.1)输入滤波:2×120μF/450V高频低阻电解电容
4.1.2)输出滤波:4×470μF/50V低ESR电解电容
4.1.3)谐振电容:47nF/630V薄膜电容
4.2.功率器件选型
4.2.1)MOSFET:
4.2.1.1)PFC级:FCP20N60(600V/20A,Rds(on)=0.323Ω)
4.2.1.2)LLC级:FCP20N60×2(半桥拓扑)
4.2.2)二极管:
4.2.2.1)PFC续流:MUR2060快恢复二极管
4.2.2.2)输出整流:MBR30100肖特基二极管×2
4.3.磁性元件设计
4.3.1)PFC电感:400μH(EQ4020磁芯,54匝Φ1mm单股线)
4.3.2)谐振电感:60μH(PQ2016磁芯,16匝80股Φ0.1mm利兹线)
4.3.3)变压器:350μH(初级16T利兹线,次级3T×2中心抽头)
五、PCB设计关键要点
图 7-1 展示了电路设计示例。PCB 走线设计还应考虑以下几点:
5.1.1) 芯片 VCC:去耦电容尽可能靠进芯片的 VCC 引脚和 GND 引脚,为芯片供电的走线应尽可能回路小。
5.1.2) 芯片外围元件:外围元器件布局靠近对应的引脚,并以尽可能短的走线连接到芯片。
5.1.3) 自举电路元件:这些元件应尽可能以短走线连接到芯片引脚。此外,其回路应尽可能小。
5.1.4) 主功率走线:主功率回路要过大电流,走线应设计得尽可能宽且回路尽可能小。
5.1.5) 模拟地走线:如果大电流流过模拟地,可能会导致模拟地的电位变化,使得控制芯片出现故障。因此,应将模拟地尽可能靠近并以短距离连接到与功率地分开的单点接地(或星形接地)芯片 VCC 的 GND 引脚。
6) 次级侧整流走线:次级整流的走线承载大电流。因此,应设计得尽可能宽且回路尽可能小。

图7-1. 芯片外围电路走线示例图
5.2.布局原则:
5.2.1)高频回路最小化(功率走线宽度≥2mm)
5.2.2)芯片VCC引脚就近放置去耦电容
5.2.3)模拟地单点接地,与功率地分离
5.3.EMI优化:
5.3.1)共模电感:输入级2mH浪涌电感+13mH扁平电感
5.3.2)Y电容:6×2.2nF/1KV(CY1-CY6)
5.4.PCB 板图
5.4.1)器件位号图
5.4.2)Top层走线图
5.4.3)Bottom层走线图
六、实测性能验证
6.1.动态响应:负载0A↔11A跳变时输出电压波动<1%
6.2.保护性能:
6.2.1)过流保护点:13A(打嗝模式保护)
6.2.2)短路保护:输出直接短路时安全关断
6.3.热管理:满载时MOSFET温升≤65℃(需配散热器)
七.测试波形
7.1.启动波形
7.1.1)测试条件:输入 AC 220V/50Hz,输出 36V11A
CH1:CXAC85257_VCC;CH2:Vo_PFC;CH3:CXAC85257_LVG;CH4:Vout_36V
7.1.2)测试条件:输入 AC 220V/50Hz,输出 36V11A
CH1:CXAC85257_ LVG;CH2:CXAC85257_ HVG;CH3:I_Cr
7.2)空载突发模式波形 测试条件:输入 AC 220V/50Hz,输出 36V0A
CH1:CXAC85257_ LVG;CH2:CXAC85257_ HVG;CH3:Vout_36V;CH4:I_Cr
7.3)满载条件下输出电压波形与初级电流波形 测试条件:输入 AC 220V/50Hz,输出 36V11A
CH1:CXAC85257_ LVG;CH2:CXAC85257_ HVG;CH3:Vout_36V;CH4:I_Cr
7.4)满载条件下输出二极管波形与初级驱动波形 测试条件:输入 AC 220V/50Hz,输出 36V11A
CH1:CXAC85257_ LVG;CH2:CXAC85257_ HVG;CH3:输出二极管 D8;CH4:输出二极管 D10
7.5)负载瞬态响应
7.5.1)测试条件:输入 AC 220V/50Hz,输出负载 0A to 11A
CH1:CXAC85257_ LVG;CH2:CXAC85257_ HVG;CH3:Vout_36V;CH4:I_Cr
7.5.2)测试条件:输入 AC 220V/50Hz,输出负载 11A to 0A
CH1:CXAC85257_ LVG;CH2:CXAC85257_ HVG;CH3:Vout_36V;CH4:I_Cr
7.6)过流打嗝保护 测试条件:输入 AC 220V/50Hz,输出电流 13A
CH1:CXAC85257_ LVG;CH2:CXAC85257_ HVG;CH3:CXAC85257_ISEN;CH4:CXAC85257_VCC
7.7)短路锁死保护 测试条件:输入 AC 220V/50Hz,输出短路
CH1:CXAC85257_ LVG;CH2:Vout_36V;CH3:CXAC85257_ISEN;CH4:CXAC85257_VCC
八.方案原理图

图 6-1. 36V400W_PFC+LLC 半桥谐振方案应用电路图
九.方案板元器件BOM列表


结语
该方案通过PFC+LLC双级架构实现了93%的超高效率、0.99超高功率因数及±0.3V精密稳压,满足工业电源对可靠性、效率和功率密度的严苛要求。设计文件(含原理图、PCB、BOM表)可为工程师提供完整的参考实现。
方案价值:适用于光伏逆变器辅助电源、工业设备供电、大功率LED驱动等36V直流系统场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