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硅产品尺寸的缩小,功耗问题越来越重要。由于线路长度为线性而面积为平方,单位面积硅功耗将随着尺寸的缩减而增加。目前,通过降低电压,数字设计人员 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;但由于电压阈值的限制,目前的半导体技术无法再有效地降低电压。要想有效地利用新增加的功能,必须降低各个功能的功耗。 在CMOS 技术中,门电路切换状态时将消耗能量。在同步电路中,时钟需要进行多次切换,从而造成功耗。在设备或者设备的分区中分配时钟需要时钟缓冲器。时钟缓冲器必 须足够大,以确保最大限度降低时钟偏差。换言之,电路中的所有点必须同时接受时钟变换。时钟分配通常被称为时钟树(Clock Tree),一般会消耗几乎一半的总系统能量。树底部的时钟缓冲器具有相当大的扇出量和很大的体积,因此功耗较高。 目前开发有多种技术消除切换逻辑的能耗,如时钟门控。迄今为止,这些技术都无法实现异步设计的更低功耗。 时钟门控对于异步电路来说并非必备。实际上,异步电路仅在执行有效操作时耗能。换言之,无需增加电路的情况下,异步电路的功耗将根据所提供的性能相应地增加。这意味着,不需要更多调整,这种设备就拥有低待机电流,其功耗也将随实际提供的性能而增加。 切换性能更出色:除了功耗更低外,含有异步逻辑的设备还将拥有极低的EMI。无论是IC设计人员还是最终用户,它带来的好处数 不胜数。 全球或当地时钟是影响EMI 的一个最大因素。由于同步电路中的全球时钟需要同时随处进行切换,因此同步设备所发出的 EMI 在特定频率时将拥有相当明显的峰值。 高速设备所发出的 EMI 噪音将进入 PCB 的电源层。随后该噪音将出现在外部 I/O 或布线中,在线缆中引起多余且通常超标的辐射。第一道防线采用解耦电容,而更昂贵的屏蔽或共模扼流线圈将用作最后一道防线。 电源层上的EMI也使得电源的设计更加复杂。对于高速运转的同步电路,电源必须经过过滤或过量储备,以符合电源层上所产生的电压尖脉冲。 这些噪音和电源问题加在一起,增加了设计人员的设计难度,尤其在特定设计中使用大量高速 DSP 时。通过消除对于全球同步时钟的需要,异步逻辑设计可以减轻或解决这些问题。可以显着地降低 EMI,使 PCB 设计更简单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。异步电路电源波纹的缺失相当引人注目,它表明可以获得更好的切换性能。 下列图显示了同步和异步DSP电源噪音之间的典型差异。这些图是示波器的屏幕截图,测量了高性能DSP在电源层上产生的噪音。
图 1:同步DSP电压波纹
图 2:异步DSP电压波纹 在IC 设计人员眼中,更出色的切换性能代表更可靠的电路。电路同时发生大规模切换时,将产生非常大的瞬时电流。在设备的电网上显示为IR降。这意味着电 网的某一区域在此时的电压较低。这是意料之中的正常情况,通常都通过设计验证来确保电网能承受预计的最大电压下降。有时这也是一种限制因素,妨碍设计人员 在逻辑的特定区域进行进一步设计。 消除时钟偏差:采用异步设计还有很多原因。低于90纳米的硅片是生产的趋势。这可以从硅制造商大力投入以纠正一系列问题上得以证明。他们已着手开发干涉计量学(Interferometric Metrology)等高级技术, 尽量使光罩的最小特征尺寸小于当前的曝光波长。 (责任编辑:oumao18) |